乳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家庭医生签约合作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并落实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就医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运行效率,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持续性健康服务。甲乙双方组建成立家庭医生合作协议单位,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等方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 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经过家庭医生签约的超出诊治能力与范围的急危重症、慢性病病情控制不稳定、乙方不具备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或者手术资质、对诊断有疑问等情况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征得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后将经过基层医疗机构签约转诊的患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病情稳定阶段,诊断明确的患者,经处理后病情稳定,需要家庭医生团队的长期管理,各类手术后病情稳定,符合社区康复条件的、各类疾病晚期仅需保守、支持、姑息治疗的下转到乙方。
2.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乙方经家庭医生签约转诊需要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并对签约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对签约居民上转后的诊疗情况与家庭医生进行有效反馈。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具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对下转后需要巩固治疗或者病情有变化的签约居民,经家庭医生联系后给予查房、会诊。
(二) 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医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家庭医生团队实施并推广。
2.甲方根据乙方家庭医生团队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家庭医生团队提升业务能力,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3.甲方对协助乙方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病情复杂、需求较高患者的签约服务
(三)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机会。
2.甲方定期举办家庭医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业务活动,协助乙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提升业务能力。
(四)资源共享
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甲方向乙方共享检查检验设备,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甲方向乙方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 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经过家庭医生签约的超出诊治能力与范围的急危重症、慢性病病情控制不稳定、乙方不具备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或者手术资质、对诊断有疑问等情况的患者进行初步分诊后转往甲方,并与甲方相应专科医师沟通,提供居民的健康信息,接收甲方下转患者。
2.乙方通过甲方双向转诊负责人,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并负责落实转诊患者转诊治疗情况,并及时追踪,更新居民健康档案。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到甲方,并提前与甲方联系人联系。病情危重者由需要甲方派出救护车接回者,提前与甲方进行沟通,其他患者可酌情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家庭医生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并主动与甲方取得联系,详细记录患者在甲方的诊断、治疗的情况,根据甲方的治疗康复方案为参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家庭医生在甲方专业医生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专家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家庭医生在甲方的指导下努力提升业务能力,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三)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并对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提前将年度内家庭医生成员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报送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根据家庭医生服务的业务范围以及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可对甲方的业务培训提出需求和建议。
(四)资源共享
1. 乙方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签约服务包的相关内容对居民开展签约服务,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需转至甲方处开展,或者通过远程诊疗共享甲方资源。
2. 在紧急情况下,乙方有义务在设备等资源上有偿支持甲方。
三、组织管理
1.甲方、乙方协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三通”: (1)人员互通,通过上挂、下派、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基层单位家庭医生团队,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资源互通,共享检查检验设备,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共同做好家庭医生服务,推动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3)医疗互通,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预约挂号、预约住院、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完善急危重症患者上转救治绿色通道,医院逐步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普通门诊,以及部分疾病的住院康复治疗下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甲方协同乙方家庭医生团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团队,乙方家庭医生团队应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家庭医生培训,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我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健康发展。
四、其他事项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协议到期后,据各方意愿可续约。
2.本协议一式3份,双方各执1份,卫生行政部门备案1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
乳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为有效应对突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挽救病人的生命,遵循抢救病人的生命第一原则,使抢救过程快速、高效,便捷,并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机构。市卫计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领导、协调、救治工作。
(二)救援机构。全市八家农村急救站医院为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定点救治医院,市医院、中医院、银滩医院、市二院、南黄中心卫生院、崖子中心卫生院、诸往卫生院、冯家卫生院急救站负责对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伤员进行救治。
二、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处置流程(一)报告
发生交通事故伤亡事件,当班人员应立即报告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坚决落实“三同时”信息报告制度,要在10分钟内向市政府值班室电话报告、20分钟内书面报告,报告时间距事发时间最迟不超过1小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简要经过、伤亡人数、抢救处理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需要上级部门协助的有关事宜等
(二)组织实施
启动预案后立即组织区医院以及辖区医疗单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并做好伤员的分流工作。
(三)应急响应结束
受伤人员得到妥善处置后视为应急结束。
三、工作要求各基层各医疗单位应按照本预案要求,制定相应预案和保障计划,明确开展应急救援的人员、物资和设备,进一步落实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措施,并按照预案要求履行各自职责。
乳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7年12月24日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28号
便民服务电话:0631-6619213
24小时急救电话:0631-6688120
行政办公电话:0631-6619989
投诉电话:0631-6619938
网站:www.rsszyy.cn
邮编:264500
版权所有:乳山市中医院
技术支持:乳山热线
乳山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5640号-1